共工怒触不周山

作者:本寂 朝代:唐朝诗人
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旌旆夹两山,黄河当中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
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共工怒触不周山拼音解读
xī zhě,gòng gōng yǔ zhuān xū zhēng wèi dì,nù ér chù bù zhōu zhī shān,tiān zhù zhé,dì wéi jué。tiān qīng xī běi,gù rì yuè xīng chén yí yān;dì bù mǎn dōng nán,gù shuǐ lǎo chén āi guī yān。
dú yǐ huà lán rú yǒu yì,qīng zhēn yuàn dí sòng huáng hūn
zhǐ diǎn jiāng shān,jī yáng wén zì,fèn tǔ dāng nián wàn hù hòu
shān lù yuán wú yǔ,kōng cuì shī rén yī
méi zǐ huáng shí rì rì qíng,xiǎo xī fàn jǐn què shān xíng
jūn zhōng yí jiàn wǔ,sāi shàng zhòng jiā yīn
jīng pèi jiā liǎng shān,huáng hé dāng zhōng liú
niàn yuè xiè xié shǒu,lù qiáo wén dí
yě méi shāo bù jìn,shí jiàn liǎng sān huā
suàn sháo huá,yòu yīn xún guò le,qīng míng shí hòu
yǒng fēng xī jiǎo huāng yuán lǐ,jǐn rì wú rén shǔ ā shuí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用现今的话说,宋玉的群带关系大概是糟透了。不仅是同僚中伤他,非议他,没少给他打小报告,就连“士民众庶”都不大说他的好话了,致使楚襄王亲自过问,可见其严重性。面对楚襄王的责问,宋玉不
于季友与宪宗的永昌公主结婚,封官驸马都尉。跟随穆宗在禁苑中打猎时,请求改于由页的谥号,遇上徐泗节度使李訫也请求,于是改谥号为思。尚书右丞张正甫退回诏书,右补阙高钅弋、太常博士王彦威
元载的字叫公辅,凤翔府岐山县人。父亲名升,本来姓景,曹王李明的妃子元氏得到的赏田在扶风郡,景升主管她的租税收入,因有功劳,对元妃请求,改姓元。元载早年成了孤儿,长大后,好学,擅长写
冯延巳这首词写贵族少妇在春日思念丈夫的百无聊赖的景况,反映了她的苦闷心情。由于封建社会妇女无地位,上层社会的妇女依附于男子,女子又禁锢在闺房,精神上很忧郁,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相当普
唐代诗人。河朔(山西河北北部)人。生卒年不详。本为寒士, “性倜傥离群,稍尚气节。人与千金无故,即身死亦不受。”(《唐才子传》)累举不第,历时10年,曾怨而作诗道:“曾和秋雨驱愁入

相关赏析

兵法说:“知已知彼,百战百胜。”杯水车薪,自然是无济于事。不审时度势,反省自己是否尽到了努力,而是自以为火不可灭,灰心丧气,放弃斗争。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这实际上是助纣为虐。所
《齐民要术》:春天耕过的地,应随时摩劳郎到反,古时称“耰”,今称为“劳”。《说文》将“耰”解释为“摩田的器具”,今人亦将“劳”称为“摩”。秋天耕过的地,须待白背时劳摩。春天多风
关于荀况的出生地,据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荀况是赵国人,这没有什么争议的。但是,战国末期,赵国的疆域纵横两千里,荀子的出生地到底在何处,却是直到今天仍然众说纷纭的话题。以致于荀
一. 虚词1. 之(1)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3)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4)鹏之徙于南冥
何景明(公元1483—1521年),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宦官刘瑾

作者介绍

本寂 本寂 本寂(840-901)俗姓黄,名元证,又名崇精,福建蒲田县人,晚唐名僧,为佛教“曹洞宗”始创人之一。长期定居并终老抚州。 唐天复元年(901),62岁的本寂圆寂,葬于寺西百步的凤形坊,塔名“福园”。由于他对曹洞宗的形成和发展贡献甚大,因而被敕谥为“元证禅师”。清雍正十二年(1734)被加封为“宝藏元证大师”。本寂“文辞遒丽,富有法才”,著有《解释洞山五位显诀》、《住寒山子诗》,后人又辑得《抚州曹山本寂禅师语录》、《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2种存世。 本寂19岁入福州云名山当和尚,25岁受具足戒。后到江西宜丰县的洞山普利寺,参谒良价禅师。深受良价器重,得其心传。唐咸通十一年(870),拜别良价,先到广东曲江曹溪参拜禅宗六祖慧能塔,再到江西吉水,应僧众请求,开堂说法。因时局动乱,来到宜黄县曹山(今江西省宜黄县城南乡陈坊胥家排)修持,当地居士王若一,舍何王观让其住持。后因观堂扩建和曹溪六祖的功德,将观改名为曹山寺。 本寂在曹山寺修持30年,广开山门,课徒说法,阐释良价禅师的五位君臣法要,大振洞门禅风。本寂在宣扬禅宗思想的同时,将玄学、儒学揉合在一起,用阴阳爻象解释五种君臣变化状态,用说禅的方式宣传儒家君臣之道。用处理君臣关系的方法,作为僧徒检验自己的修炼程度和悟得佛性深浅的标准,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持。当时南平王钟传曾多次请他去洪州弘法,本寂均未应邀。而来曹山寺参禅者,都散布于海内外。他和良价所宣传的“五位君臣论”成了曹洞宗的禅学,禅宗五家之一的曹洞宗由此形成。 曹洞宗的影响很广泛,其弟子很多成为名僧,全国各地的显山名寺都有其弟子弘扬曹洞宗禅法。抚州刺史危全讽曾延请其弟子匡仁禅师至金溪疏山寺弘法,使疏山寺成为曹洞宗的又一传教基地。日本僧瓦室能光,向良价学禅法30年,朝鲜僧利严亦向本寂再传弟子学禅法。13世纪初期,日本僧通元将曹洞宗法传入日本,开创日本的佛教曹洞宗,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信徒约有1000万人。朝鲜、东南亚等地也有不少曹洞宗信徒。

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共工怒触不周山翻译,共工怒触不周山赏析,共工怒触不周山阅读答案,出自本寂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华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thehuanan.com/u6au8/2OLcj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