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一(菩提本非树)

作者:扈载 朝代:唐朝诗人
偈一(菩提本非树)原文
【偈一】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手捻香笺忆小莲欲将遗恨倩谁传
云外好呼南去雁,系书先为报江乡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偈一(菩提本非树)拼音解读
【jì yī】 pú tí běn wú shù, míng jìng yì fēi tái; běn lái wú yī wù, hé chǔ rǎn chén āi?
yàn shēng yuǎn guò xiāo xiāng qù,shí èr lóu zhōng yuè zì míng
zuó yè fēng kāi lù jǐng táo,wèi yāng qián diàn yuè lún gāo
jīn rì tīng jūn gē yī qǔ,zàn píng bēi jiǔ zhǎng jīng shén
yī shāng suī dú jǐn,bēi jǐn hú zì qīng
hóng dòu shēng nán guó,chūn lái fā jǐ zhī
shǒu niǎn xiāng jiān yì xiǎo lián yù jiāng yí hèn qiàn shuí chuán
yún wài hǎo hū nán qù yàn,xì shū xiān wèi bào jiāng xiāng
wū tí yǐn yáng huā,jūn zuì liú qiè jiā
shāng qíng chù,gāo chéng wàng duàn,dēng huǒ yǐ huáng hūn
dàn chóu qiāo guì zhào,bēi yín liáng fù,lèi liú rú yǔ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李白于公元752年(天宝十一载)秋,游幽州时作此诗。通过描写一个北方妇女对丈夫战死的悲愤心情,揭露和抨击了安禄山在北方制造民族纠纷,挑起战祸的罪行。
船在吴江上飘摇,我满怀羁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帘子在飘摇,招揽客人,便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也没有好心情欣赏,眼前是“风又飘飘,雨
刘过作为辛派词人,人们总喜欢将他与“金戈铁马”、“整顿乾坤”、“誓斩楼兰”联系在一起,豪放粗犷是其词的当行本色。但他有些词却写得蕴藉含蓄,委婉动人。这反而显得他是真豪杰,体现出他的
【一枝花】采摘那露出墙头的朵朵红花,攀折路边的条条弯柳。采的花蕊红稚嫩,折的柳条青翠柔细。处处拈花惹草,纯粹的一个浪荡公子。手中的花柳任我摆布,直把她们玩弄得成了残花败柳。   【梁州】我是个全天下最有名
客人对司马食其说:“考虑把天下合而为一的人,是不了解天下形势的人。想单独用魏国抗拒秦国的人,这又是不了解魏国的人。说合纵之人不了解这两种情况的人,又是不了解合纵之人战国策全译的人。

相关赏析

词牌“眼儿媚”,首句即咏美人双目。一般人们喜用“秋水”形容美人的眼睛,词人的比喻显得十分新颖。“妆残”三句刻画美人的情态,活色生香。下片追忆前情,悔不曾与享回隐五湖,“分明”以下,
该篇本纪记载了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间的种种仁政,赞颂了他宽厚仁爱、谦让俭朴的品德,刻画出一个完美贤圣的封建君主的形象。该篇本纪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记录了许多文帝的诏书,“且所行政事,又
公都子问:“同样是人,有些人被称为大人,有些人被称为小人,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从其考虑大事的,就称为大人;从其考虑小事的,就称为是小人。”  公都子说:“同样是人,或者是
各章的前两句,是全诗的兴句,分别以桃树的枝、花、叶、实比兴男女盛年,及时嫁娶。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桃花色最艳,故以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这种意象被后世的诗人反复使用。
钱能为人造福,也能带来祸害,有钱的人一定要明了这一点。药能够救人,也能够杀人,用药的人不能不谨慎。注释福人:使人得福。祸人:使人遭难。

作者介绍

扈载 扈载 扈载,幽州安次(今河北廊坊)人。字仲熙。生于五代后 梁龙德二年(922),卒于五代后周显德四年(957)。五代后周 广顺二年(952)状元。授职校书郎,值史馆。后迁监察御史。

偈一(菩提本非树)原文,偈一(菩提本非树)翻译,偈一(菩提本非树)赏析,偈一(菩提本非树)阅读答案,出自扈载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华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thehuanan.com/TgPj2p/Qagjj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