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京词

作者:曹德 朝代:元朝诗人
玉京词原文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绝景寥寥日更迟,人间甲子不同时。
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未知樵客终何得,归后无家是看棋。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玉京词拼音解读
xié yáng dú yǐ xī lóu yáo shān qià duì lián gōu
yuān yāng jù shì bái tóu shí,jiāng nán wèi běi sān qiān lǐ
zuì bié jiāng lóu jú yòu xiāng,jiāng fēng yǐn yǔ rù zhōu liáng
jué jǐng liáo liáo rì gèng chí,rén jiān jiǎ zǐ bù tóng shí。
zhē mò yuán míng shì qián dù,bù zhī shuí xù guǎng hán yóu
xiè gōng sù chù jīn shàng zài,lù shuǐ dàng yàng qīng yuán tí
yòu wén zǐ guī tí yè yuè,chóu kōng shān
tuō ān zàn rù jiǔ jiā lú,sòng jūn wàn lǐ xī jī hú
wèi zhī qiáo kè zhōng hé dé,guī hòu wú jiā shì kàn qí。
quǎn fèi shuǐ shēng zhōng,táo huā dài lù nóng
yǐ cóng zhāo tí yóu,gèng sù zhāo tí jìng
pú táo měi jiǔ yè guāng bēi,yù yǐn pí pá mǎ shàng cuī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贞观初年,唐太宗对监修国史的官员房玄龄说:“我发现《汉书》、《后汉书》记录有扬雄的《甘泉赋》、《羽猎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班固的《两都赋》,这些文章文辞浮华,无益
本篇是儒家大师孟子和荀卿的合传,但所记载的内容却包括了战国时期阴阳、道德、法、名、墨各家的代表人物如邹衍等十二人,极似类传。它是一篇研究我国古代思想史的重要文献,弥足珍贵。《太史公
此词作于淳熙六年(1179)。作者在此借春意阑珊和美人遭妒来暗喻自己政治上的不得意。词里面的玉环、飞燕,似是用来指朝中当权的主和派。辛弃疾在淳熙己亥前之两三年内,转徙频繁,均未能久
田单是齐国田氏王族的远房本家。在齐湣王时,田单担任首都临淄佐理市政的小官,并不被齐王重用。后来,到燕国派遣大将乐毅攻破齐国,齐湣王被迫从都城逃跑,不久又退守莒(jǔ举)城。在燕国军
这是一首离别相思之词。上片写分别以后企盼聚会的心情,词中女子明白,花落春去不须悲伤,明年还有红蕊满枝的时候,可见她是一个开朗乐观的女子,只是别后不通信息,使她放心不下,颇感惆怅。下

相关赏析

这篇文章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翦灭各诸侯国,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
  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冬天余下的寒气还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刮起就飞沙走石。拘束在一室之中,想出去不可得。每次冒风疾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  二十二日天气略微
宪宗本纪(下)元和七年(812)春,正月初一为辛酉日。正月初九,任命刑部尚书赵宗儒为检校吏部尚书、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正月初十,命兵部尚书王绍掌管户部的事务。正月十一日,任命京
首句的“长扫”,一直解释为:经常打扫,“长”通“常”,“茅檐”是代指庭院,“静”同“净”。于是,首句就解释成了:由于经常打扫,庭院干净得一点儿青苔都没有了。如果不问,这样的解释也可
草木摇落深深地体会到宋玉悲秋的原因,风流儒雅可以做我的老师。面对千秋往事惆怅不已,洒下泪水,虽然生在不同的朝代,但萧条感相同。江山故居空留下文采,云雨荒台难道是梦想?最可叹楚主

作者介绍

曹德 曹德 曹德,字明善。曾任衢州路吏。顺帝时曾作《清江引》二首以讽伯颜。遂遭缉捕,出避吴中。数年后伯颜事败,方返大都。与薛昂夫,任昱有唱和。所作散曲华丽自然。《金元散曲》录存其小令十八首。

玉京词原文,玉京词翻译,玉京词赏析,玉京词阅读答案,出自曹德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华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thehuanan.com/QAkLI/orvkQQN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