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屈亭

作者:张协 朝代:魏晋诗人
招屈亭原文
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
招屈亭边两重恨,远天秋色暮苍苍。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三闾溺处杀怀王,感得荆人尽缟裳。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客思吟商还怯怨歌长、琼壶暗缺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怀春情不断,犹带相思旧子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招屈亭拼音解读
yī jīn yú hèn gōng hún duàn,nián nián cuì yīn tíng shù
zhāo qū tíng biān liǎng chóng hèn,yuǎn tiān qiū sè mù cāng cāng。
tíng chuán zàn jiè wèn,huò kǒng shì tóng xiāng
sān lǘ nì chù shā huái wáng,gǎn dé jīng rén jǐn gǎo shang。
xiè tíng lí bié chù,fēng jǐng měi shēng chóu
yù shù gē cán wáng qì zhōng,jǐng yáng bīng hé shù lóu kōng
kè sī yín shāng hái qiè yuàn gē zhǎng、qióng hú àn quē
shān quán sǎn màn rào jiē liú,wàn shù táo huā yìng xiǎo lóu
huái chūn qíng bù duàn,yóu dài xiāng sī jiù zi
shū yǐng héng xié shuǐ qīng qiǎn,àn xiāng fú dòng yuè huáng hūn
shéi zhī jiāng shàng jiǔ,hái yǔ gù rén qīng
yí miào dān qīng luò,kōng shān cǎo mù zhǎ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关翻译

天平山是吴中名胜之一,林木秀润,奇石纵横,诗人自幼生活在这里,山中的一木一石,对他来说,都十分熟悉,十分亲切。这首诗剪取了他闲居时的一个生活片段,写得自然典雅,情深意重。诗的前半段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
诗人是清末著名外交家黄遵宪,面对腐败的大清一而再,再而三的割地赔款尤其是甲午海战更是输给了东瀛小国,签订了《马关条约》再次割地,悲愤无比的黄遵宪写下这首传世名篇,面对对黄金般的国土
漠北大草原,野马动成群。啊,自由的象征!史前时代,是我们的祖先有求于马,而马无求于人。马与人曾经互不相识,真正平等。快蹄跑雪踏坚冰,厚毛抗风御寒冷。适应辽阔荒凉的环境,是马的天性。
本文篇幅短而可读性强,文字也不算艰深。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学生不仅爱读,而且易于成诵,关键是教师要仔细而认真地指导学生诵读。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当堂成诵。内容也要讲讲,但不宜过深,

相关赏析

上下四方无穷无尽,没有边境,即使是《庄子》《列子》和佛教经典中的一些含义很深的寓言,也不能说清楚。《列子》记载:“商汤问夏革说:‘上下八方有穷尽吗?’夏革说:‘不知道。’商汤坚持要
所谓“泥菩萨还有几分土性”,天下没有愿受人欺侮的人,懦弱的人在背后还会讲两句气话。真正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人,除去无知无觉的人不论之外,大概只有圣人和胸怀大志的人了。圣人如耶稣,人
上片借批判东晋统治者偏安江左,谴责南宋统治者不图恢复中原。“一水”三句,指出地形对南宋有利,应当北上争雄。但是,南宋朝廷颓靡不振,紧步六朝后尘,“只图门户私计”,同样苟安于一隅。下
诗可分三部分。前六句为一部分,描写汉江泛舟和登江中孤屿。先写潮水退后,清悠悠的汉水中,小岛显得更加突兀。这两句诗扣题面而不直接写登孤屿,而只以“水落沙屿出”暗示。紧接着写汉江:大石
再大的祸事,起因都是由于一时的不能忍耐,所以凡事不可不谨慎。注释须臾:一会儿,暂时。

作者介绍

张协 张协 张协(?-307)字景阳,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少有俊才,和张载齐名。在晋朝做了几任官,清简寡欲,见天下纷乱,即谢绝人事,屏居草泽,以吟咏自娱。他的诗情志高远,语言警拔,在西晋诗人中除左思之外,是成就最高的了。《杂诗》十首是他的代表作。今传《张景阳集》一卷。

招屈亭原文,招屈亭翻译,招屈亭赏析,招屈亭阅读答案,出自张协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华南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www.thehuanan.com/AhIC/xZZ8rVr.html